從小小門到大大世界

teaching 教學 Feb 01, 2025

數算人生五十六載,其中十年,我投入了一項重要的事業——在香港創辦了首個應用劇場與戲劇教育碩士課程,參與了這個課程的誕生、成長與轉化。課程結束時,我與澳洲夥伴Julie Dunn反思十年耕耘的得著、學習、傳承,發表了主題演講,最後撰寫文章,紀錄下我們與一眾師生對這個跨國課程的深刻反思(文章連結)。

碩士課程完結後,我深感隨著業界需求的變化,過去十年的經歷已經啟發了新方向,於是開辦了一個專業文憑課程,並成功辦了三屆,每屆都收穫滿滿。某屆學生在畢業禮上的致辭,生動地捕捉了這個課程的神韻(見下)。

兩個課程的學生畢業後,將戲劇的力量帶到社會各個層面,並對各自的領域產生了影響。

我審視今天的自己,傳承了師長的教導,並在多年教學的歷煉中,逐漸形成了屬於自己的方法與心法。這些內在資源,必須妥善運用。我期望將它們從香港延伸到國際,承先啟後,將我所獲得的知識與經驗轉化,並傳承給未來的學者與實踐者。

因此我創立了這所網上學校。

說來,我在事業中總是不斷創立新事物。或許這是我的命格使然吧!

 

───

畢業禮上,學生代表致辭。演辭集眾人的聲音撰寫而成,多麼用心,又多麼能反映戲劇教育重視集體發聲的精神。他們更幽默地把同學對課程的看法,用citation形式來標示!好可愛!

//A THEATRE OF LITTLE CHANGES

大家好﹗多謝〔香港藝術〕學院和我的同學給我這個機會代表畢業班致謝辭。以下的分享交織了不同同學回顧這一年的心聲和得著。

首先,我們非常感謝帶領和陪伴我們渡過豐富的一年的陳玉蘭PHOEBE老師。上PHOEBE的堂好像被她帶著去飛一樣(Martin Kwan, 2017),總是讓人大開眼界。從她身上,我們不單止深入淺出地學到豐富的理論和技巧,最令我敬佩的是,戲劇教育的理念好像在她的血液裡流動著一樣。戲劇教育重視平等、開放、多元角度思考,從老師帶領的課堂以致和老師的相處,都讓我們感到她正在堅實地實踐這些理念。她總是不帶批判地用心去聆聽每一個想法(Christine, 2017),更能引導我們進行深入反思,是個讓人發現和認識自己的同行者(Andy, 2017)。多謝PHOEBE不斷送鎖匙給我們去開啟戲劇教育之門,雖然每次打開一道門,我們彷彿又見到另一道門,但大家也樂此不疲。(Bobo & Pam, 2017)希望我們可以帶著這些鎖匙,繼續探索門後的世界。

亦感謝教學團隊其他老師,包括︰CONNIE、KRISSY、MURIEL、佩芳及WINNIE。感謝各位老師用心指導我們進行戲劇教案設計、編作劇場作品、自主實習計劃,以及為我們的匯報及論文給予深入的回饋,你們不同的風格及專長都令我們獲益良多(Andy, 2017)。

我亦很想在此多謝各位同學,一起建立了一個開放的空間,讓我們能彼此聆聽,亦讓我們有勇氣去聽自己不曾聽過的心聲(Christine & 景, 2017)。感謝大家成為大家的CRITICAL FRIEND,帶來不同角度的思考及更多層次的戲劇創作。

感謝這個充滿啟發性的課程以及極用心的教學團隊,這一年為我們每一個都帶來了一些小改變,我們好像換了一副新的眼鏡,開始看到原來黑與白之間還可以有無限種顏色(Christine, 2017),轉個角度就看到不一樣的風景(Pam, 2017),有同學甚至形容自己的直角都慢慢化成了弧形(Martin Kwan, 2017)。課程雖然完結,但在這裡經驗到和學習到的,都激發了我們好想好想看得更闊更遠更深(Miriam & Sasa, 2017),更渴望以戲劇為我們身處的世界帶來哪怕只是一點微小的改變。學者周保松說過︰「我們活在世界,就是世界的一部分,我們改變,世界就會改變。」應用劇場的成果雖然不是常常都可以量化和評估得到,也通常不是可以即時見到成果的,但我認為無論是戲劇、是教育,還是社會,很多都是小改變累積下來才會見到的改變(景,2017)。希望我們畢業紀念品上面印著的A THEATRE OF LITTLE CHANGES(Michael Balfour, 2009)給我們信念和力量,在不同場景和崗位下,都被磨練成為更有質素的應用劇場及戲劇教育工作者。

多謝大家。//